社会和情感技能是炙手可热的“新宠”技能。为何会有这样的变化呢?答案是在人工智能时代,人需要更像人,人更需要展现人际同理心和领导能力——这些技能在医疗和管理岗位上尤为关键:在医院里,医生不仅需要精准的医疗技术,还需要能够理解和关怀患者的情感需求;同样,在企业环境中,管理者需要具备引领团队的能力,并能灵活应对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
技能三:体力和手动技能
涉及工艺和技术技能、精细操作技能、一般设备操作和导航、一般设备维修和机械技能、粗略操作技能和力量、检查和监控。
体力和手动技能的需求预计将保持大致稳定,推拉力基本平衡。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和低排放行业的投资增加可能会推动这些技能需求的增长;另一方面,生产工作的自动化将继续削减这部分需求。
技能四:高级认知技能
涉及高级读写技能、复杂信息处理与解释、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决策、项目管理、定量和统计技能。
创造力的需求依然在高位,预计将增加12%。未来需要更多的创意人才,但对于那些需要深度分析和文字处理的高级技能工作,需求将有所减少。一个充满创意的设计师在未来将比一个统计分析师更抢手。
技能五:基本认知技能
涉及基本数据输入和处理、基本读写、算术和沟通技能。
基本认知技能的需求预计将减少14%。这类技能主要用于办公室支持或客户服务角色,这些工作正逐渐被智能自动化技术所取代。例如,基本的数据处理、读写和计算能力,甚至是基础的沟通能力,都面临被人工智能接管的风险——曾经需要一整天才能完成的报表处理,现在只需几分钟就能由AI自动完成。
5个技能分类中更细分的技能需求变化
麦肯锡的结论:未来的人才将需要结合先进的技术技能和强大的社交和情感能力。
具体来说,在技术技能中,企业特别缺乏高级IT技能和编程,以及高级数据分析和数学技能,这些技术高手将是未来职场的“香饽饽”。
在高级认知技能中,批判性思维、问题结构化和复杂信息的处理能力尤为稀缺。大约40%的高管们表示,缺乏这些技能的员工成为他们面临的重大挑战。
简而言之,预计到2030年,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医疗保健和其他高技能专业的需求将上升,但是企业需要会进行重大技能升级——对技术和社交情感技能的需求可能会上升,而对体力、手工和高级认知技能的需求将趋于稳定。
02
四大关键行业的转变分析
据悉,到2030年,最高30%的当前工作时间可能会被自动化取代。在麦肯锡2017年末发的一篇报告中,预计到2030年,最多将有1亿中国人将重新就业。
1、批发和零售贸易
批发和零售贸易行业预计将是受就业需求变化影响最大的领域,可能有约280万人需要改变职业。
其一,人工智能的引入使得库存管理变得前所未有的高效。过去,库存管理依赖于人工盘点和经验预测,而现在,智能算法可以实时分析销售数据和市场趋势,预测需求,优化库存水平。
其二,个性化营销和客户服务得到了显著改进。通过分析消费者行为数据,AI可以为每位顾客提供定制化的购物建议和促销活动。这种个性化体验不仅提高了客户满意度,还增加了销售转化率。
此外,配备聊天机器人能够24小时不停歇服务,将全面取代客服。
2、制造业
到2030年,麦肯锡预计制造业中需求增长最快的职业群体包括工程师(非计算机类)、材料搬运工和装载工、计算机工程师和专家、高管和经理以及商业和金融专家;相反,需求下降最快的职业群体是金融会计职员、办公室支持人员、行政助理、信息和记录职员以及生产工人。
在技能需求上,企业需要更多具备先进IT技能、数据分析能力和工程背景的员工,以适应新的技术环境。同时,对社会和情感技能的需求也在上升。
然而,基本认知技能、体力和手动技能以及高级认知技能的需求可能会下降。这些技能的替代性越来越高,因为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可以更高效地完成许多曾经需要人工处理的任务。
3、金融服务业
随着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的采用,金融服务行业因AI和自动化面临劳动力需求减少,特别是办公室和客户服务职位。需求转向STEM和管理层角色,技术和社会情感技能需求上升。
根据此趋势,到2030年,大约有60万银行业可能需要换职业。强调了对高级技术技能和再培训的重要性。
4、医疗保健业
预计到2030年,欧洲医疗保健行业的劳动力需求增长最为显著,有可能增加约370万个就业岗位。
这一激增将主要是由对卫生助手和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的需求上升推动的,而对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办公室支持角色的需求将因此而下降。主要的增长因素包括人口老龄化和心理健康问题和慢性疾病的挑战日益增加。
麦肯锡报告特别指出,被机器人取代并不意味着大量失业,因为新的就业岗位将被创造出来,人们应该提升工作技能来应对即将到来的就业大变迁时代。同时,人类所具备的独特优势——如创新思维、社交和情感技能等,将是未来职场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END-
本文编译整理自麦肯锡《A new future of work: The race to deploy AI and raise skills in Europe and beyond》,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阅读
★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这样说
★全方位解读企业数字化转型
★工信部:3年内支持100座城市、4万家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声明
来源:麦肯锡,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本文编辑:微明
投稿及商务合作:13386409839(同微信)
微信号:amdaily
好文!必须点赞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